郑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鞍山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您的建议紧密围绕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三大核心领域,精准切中鞍山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加强乡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坚持“精准定村、优选干部、因村派人”原则,2024年向全市230个村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392名。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采取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兜底培训方式,对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强化日常管理和待遇保障。
二、发力人才振兴,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到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鞍山市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截至2024年底,我市在农业农村各领域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已达7万人以上。
(一)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驱动乡村产业升级
2024年我市开展科技特派服务的省级科技特派团(组)共10个,累计引进推广新品种16个、新技术20项,建设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20个,示范面积2650余亩。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220余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200余人次。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组建15所“田间课堂”,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机装备和玉米水稻优势品种。扎实推进农民培育工作,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参训农民满意度达90%以上;完成55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培育57名农民“头雁”学员,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集中学习。实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向赋能工程”,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已与鞍山师范学院就学院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场地等进行洽谈,2025年将完成乡村振兴学院挂牌。
(二)实施人才支持政策,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调动广大农业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下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县域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人才注入新活力,按照市委人才办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鞍山市农业专家项目实施细则》、《鞍山市大学生下乡工作特贴实施细则》、 《鞍山市鼓励“能人下乡”奖励实施细则》。2022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农业专家评选、能人下乡、大学生下乡特贴申报审核工作。鞍山市农业专家将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符合大学生下乡特贴人选将给予每月200元乡村工作特贴,奖励资金从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支。柔性引进高校博士人才20余人,对接清华大学9名教师组成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服务队,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辽宁省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千山站。
三、深化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一)因地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按照“一县一业、一业一策”原则,持续培育特色品牌,加快推动“小产品”向“大产业”升级。在南果梨产业方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集深加工、冷库物流、包装和研发于一体的南果梨产业融合项目落地千山区,更好促进“南果梨+休闲康养”融合发展。在食用菌产业方面,大力推进厂房、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岫岩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打造食用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在白羽肉鸡产业方面,积极推进鞍山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4000万只肉鸡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台安展翔养殖场等6家肉鸡规模场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放大规模效应。在宠物产业方面,建设数字科技产业园和产业特色街区,谋划建设全国最大的宠物产业专属数字平台,适时举办宠物活体展会,不断擦亮“鞍心宠”品牌。在花卉产业方面,稳定君子兰产量,打造雅化花田小镇,探索“产业+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更好实现扩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2025年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7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2家,其中国家龙头企业达到7家(数量全省排名第三),包括海城鸿尊达牧业、鞍山丰盛食品等新晋升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支持台安县申报获批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省2个)。岫岩县牧牛镇成功认定农业产业强镇。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市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36亿元,同比增长6%。
(二)靶向发力,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2024年全市共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项目23个。开展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对1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贴息,涉及贴息金额27万元。
四、按照建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尽管鞍山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组织、人才、产业等方面的短板。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巩固深化“千村联千企、党建促振兴”活动成果,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建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结合“5+X”任务清单,推动驻村干部真蹲实驻、发挥作用。统筹抓好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积极探索“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聚焦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大基层监督办案力度。用好“辽宁阳光三务”监督平台。针对不公开、假公开及背后腐败作风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二) 强化人才保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持续落实“兴辽英才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200人以上。持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工作,开展农村教师进城跟岗培训,切实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做好“特岗计划”有关工作。积极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海城、台安、岫岩农村基层岗位就业。继续开展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团(组)10个。继续实施“科技进家”“项目进家”、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科技小院”等项目。
(三)壮大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持续开展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目前,“国字号”、“省字号”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已经遍布全市主要农业县(市)。注重培育,强化扶持,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开展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支持辽宁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申报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指导海城三星生态农业申报获批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主体(全省2个)。组织海城广盛食品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切实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发展载体。
(四)培育经营主体,厚植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以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我市继续发展以精细种养为特征的家庭农场,加大培育以家庭承包和互助经营为特征的农民合作社力度,支持台安县、岫岩县获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试点和省级试点。在尊重小农户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在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引导小农户将农业生产中耕、种、防、收等全部或者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以及办起来不合算的农业生产经营问题,培育扶持全市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专业户,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支持海城市腾鳌王铁村建设养殖暖棚项目、台安县黄沙坨高家窑村高标准番茄大棚项目、岫岩县石灰窑同江峪村标准化蓝莓大棚项目、千山区大屯驸马营村除尘布袋生产加工项目等31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31%。完成集体经济审计的村占比达到67%。实现集体产权平台交易“应进必进”。
再次感谢您对鞍山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鞍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