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做好“土特产”特色品牌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第12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5-12 09:52:14来源:鞍山市农业农村局作者: 点击:

    民革鞍山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做好“土特产”特色品牌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工作的关心和关注,针对贵单位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土特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产品品牌创建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文中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研究透。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对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省制定了《辽宁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办法,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做精、做大、做强。多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品牌强农的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鞍山南果梨、岫岩滑子蘑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鞍山南果梨、岫岩香菇、耿庄茄子成功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市1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岫岩滑子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鞍山丰盛食品公司“阖家丰盛肉鸡”等获2024年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称号,我市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数量累计达到14个。岫岩食用菌产业、海城设施蔬菜、岫岩柞蚕产业、海城市和千山区南果梨产业纳入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域。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土特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正如提案中所列举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多元价值挖掘不够、品牌传播效果不佳等一些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将遵照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不断把我市“土特产”品牌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要素优服务,全力打造农业品牌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将成立农业特色产业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品牌宣传、科技支撑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将协调相关县区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特色产业发展、“土特产”农业品牌创建宣传有领导部署,有专人推进,有专家服务。同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品牌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上下联动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今年2月17日,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辽宁优品”品牌 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252号),强力推进我省品牌建设。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各县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布局,突出地域特色和品牌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当前,鞍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支持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下乡 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鞍委发20222号)即将过期。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扶优扶良、鼓励先进的政策,加大以奖代补奖励或贴息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本、保险等向优势区特色产业投入,进一步夯实“土特产”农业品牌创建基础。

    (二)围绕优势强基础,着力推进生产基地标准化专业化

    一是制定评价体系。按照辽宁名牌产品评价考核程序和要求,指导经营主体从产品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质量体系、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把标准化生产与“土特产”品牌培育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引导和梯次推进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推广使用技术规范,标准化生产和经营。

    二是推进品质培优。按照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标准打造“土特产”品牌,强化农畜水产品标准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着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高效种养模式。加强特色农业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重点推广智能化耕种、采收、饲养等农机装备。加强优质大米、特色杂粮等优质高效粮油品种,南果梨、苹果、草莓等精品水果品种,白羽肉鸡、绒山羊、生猪等优良畜禽品质推广力度,提高主导品种覆盖率和集聚度。

    三是严格质量监管。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强化“土特产”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建立土特产品“电子身份证”,通过二维码等包装信息随时验证产品产地、品质、检测报告等信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联合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做好打假工作,防止发生“冒名顶替”现象。加强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培育发展,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三)聚力品牌拓市场,精准定位推动农业品牌营销创新

    一是加强文化赋能。挖掘农业产业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围绕“人、地、物”三个层面展开。“人”,除了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外,还有乡村振兴先进代表,有理想有情怀的新农人等。他们的理想、信念、愿景都是生动的文化素材。在培育“土特产”品牌中,一旦注入了“人”的故事,“土特产”品牌就有了个性。“地”,指的是地域,包含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等,带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农耕文明赋予了农业产业历史厚重感,秀丽的山水赋予了产品更多的自然生态因素,给消费者绿色、高端、优质的心理暗示。“物”就是农产品蕴含的品质、品牌价值。充分挖掘和建设好相应的产业文化,把产业链条各环节上的故事叠加一起,形成独特个性,为农产品附加更大的价值,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是明确品牌定位。加强市场需求研判和分析,根据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突出我市“土特产”农业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大力宣传鞍山特色农业产品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和优越的产品品质,将我市特色农业产品独特的差异化特性融入品牌。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以特色化为产业发展基点,聚焦南果梨、食用菌、大米、肉禽加工等特色产业,引导工商资本入园投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土特产”应为消费者透明呈现生产信息和生产履历,哪怕产品再小,消费者也可以知道是谁生产、怎样生产出来的,通过发现食物背后的故事,改善信息不对称现状,降低监管和交易成本,用食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三是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推介平台+新媒体+专业机构”宣传渠道,分层次、分地域、分重点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平台,多视角、多形式、分散式开展公益性宣传,加强与央视、农民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报道“土特产”特色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唱响一批品质过硬、产品突出、诚信经营的品牌。加强线上宣传,发挥网络、手机传播快、覆盖广、成本低等优势,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采取专题报道、专栏节目、网上农展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进特色农产品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以及快手、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扩大产品销路。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鞍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512